哪怕生活再怎么艰难困苦,玉秀也未曾在儿女面前表露过半句怨言,甚至连一丝丝的埋怨情绪都不曾流露出半分。于她的子女而言,儿时的记忆里满是对未来的憧憬以及面对困难时的坚持,而这份坚持则帮助他们顺利地度过了那些年的艰难岁月。在孩子们的心中,母亲就是他们的精神支柱,只要有母亲陪在身边,那他们的生活便是幸福美好的;只要有母亲在身旁,那他们就会有继续前行的动力和勇气。
时光荏苒,岁月如梭,玉秀含辛茹苦地把孩子们一个个拉扯大,看着他们长大成人、结婚生子,自己也当上了奶奶和外婆。如今,孙子、外孙们都已经开始上学,就连最小的孙子也度过了百天。玉秀终于可以松一口气,享受一下清闲的生活。然而,命运却对她开了一个残酷的玩笑。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在她 73 岁的时候,一句俗语成了现实:“七十三,八十四,不死也得扎根刺。”这句俗语似乎预言着生命中的坎坷与磨难。就在 1999 年 5 月 20 日那个清晨,一直身体健康的玉秀突然感到一阵眩晕,眼前一黑便失去了意识。当她醒来时,发现自己倒在院子里,无法动弹。经过医生诊断,她患上了脑梗,这突如其来的疾病让她陷入了无尽的痛苦之中。
玉秀被送到医院后,经过医护人员的全力救治,她的生命体征逐渐稳定。然而,由于病情严重,她陷入了昏迷状态。但幸运的是,她最终苏醒过来,并脱离了危险。医生告诉家属,这要归功于现代医疗技术和“120”急救系统的高效运作,如果没有这些条件,后果将不堪设想。
经过一段时间的康复训练,玉秀的身体状况有了一定程度的改善,但她仍然面临着许多挑战。她的左侧身体失去了运动功能,只能依靠轮椅行动;说话也变得困难,声音沙哑,表达不清楚。此外,她还经常出现头痛症状,需要服用药物来缓解疼痛。
尽管如此,玉秀并没有放弃生活的希望。她感激上天让她活了下来,并且认为这一切都是因为她舍不得离开自己的孩子们。即使身体不便,她依然关心着家里的事情,尤其是对孙子孙女们的教育问题格外关注。每当看到他们取得好成绩时,她都会感到无比欣慰。
出院后的玉秀,一直闲不住,总想着为孩子们多做些事情。于是,她开始学习制作手工艺品,如刺绣鞋垫、编织毛衣等。这些手工活儿不仅可以打发时间,还能给她带来成就感。
虽然手脚不如以前灵活,但她的眼神里依然透着专注和执着。每一件作品都倾注了她满满的爱意。孩子们收到这些礼物时,感动不已。他们明白,这是母亲在用自己的方式表达着对他们的关心和祝福。就这样,玉秀找到了新的生活乐趣,她的脸上也渐渐浮现出了久违的笑容。尽管病痛缠身,但她的内心依然充满了对生活的热爱和对家人的牵挂。
在玉秀身体偏瘫两年后,她生命中另一个重要的男人——最亲近的弟弟喜生,也不幸被病魔击中。小她六岁的弟弟喜生,自幼聪明好学,凭借着自己的努力和天赋,从小参加了革命,解放后在家乡,成为了一名基层干部。因为他能力强、人缘好,很快就得到了领导和同事们的认可与赏识,工作顺风顺水。
在村里,喜生一直都是受群众欢迎的好干部。谁家有个大事小情,一定会找他帮忙出主意。大家都知道,只要找到喜生,问题就能迎刃而解。所以,他成了村民心中的顶梁柱,备受尊敬。
自从玉秀的丈夫去世后,弟弟喜生成了她的主要依靠。家里遇到重要的事情,喜生总是第一个到场,帮助姐姐排忧解难。玉秀觉得,只要有弟弟在身边,她就什么都不怕。
然而,命运却对这对姐弟开了一个残酷的玩笑。喜生突然患上了一种罕见的疾病,这种病如同恶魔般侵蚀着他的身体,让他原本健康的体魄变得脆弱不堪。医生们束手无策,无奈地表示这种病目前还没有有效的治疗方法,只能通过药物来暂时缓解病情,但最终还是无法治愈。喜生的身体每况愈下,仿佛被一只无形的手紧紧扼住咽喉,生命之烛渐渐熄灭。
喜生的病情逐渐恶化,尽管家人和朋友们四处求医问药,希望能找到一线生机,但一切努力都徒劳无功。他的病情已经发展到晚期,无论怎样的医疗手段都已无力回天。最终,喜生的身体再也无法承受病痛的折磨,年仅 69 岁的他,带着无尽的遗憾离开了这个世界。
玉秀与喜生自幼相依为命,感情深厚无比。他们一起经历过无数风雨,共同度过了许多艰难时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