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7章 挑着葫芦去买酒

文字文章是一定能体现出作者当时的精神状态的,七十一回之前的文字,明显就有自由意志的体现,思想不受束缚,文字自然行云流水,七十一回之后就明显是加上了框架或者说枷锁。

续写的人水平再高也就只能是在框架里面码字而已,纵是尸山血海也不及武二郎只杀一人带给读者的强烈震撼,尽管结局惨烈,也丝毫触摸不到,武松蘸血,在墙上写下“杀人者打虎武松也”时,对读者灵魂深处进行道德拷问之后自觉进行的哲学思辨。

人究竟是人,还是野兽?如果周围都是野兽环伺,处于这种环境之下的人们,到底应该如何行事?是继续固守人性,还是重新拥抱兽性?

朋友来了有好酒,野兽来了有猎枪,如果猎枪早已锈蚀了呢?或者自己早就主动扔了呢?

邻居屯粮我屯枪,我就又有粮食又有枪。

这是事关一个民族生存或者死亡的首要问题,无比残忍,却不能不作回答。

这个民族能从古到今一直存在,纵观历史,恰恰是历史的偶然,而非历史的必然,被屠灭的民族多不胜数。

举起屠刀的野兽好几次都有机会毁灭这个民族,但总因为这样那样的原因,而未能贯彻初始的计划,致使这个民族有机会反戈一击或者长久蛰伏。

这样的情况,在历史上压根就是独一份,既是孤证,何谈必然?

革命导师说,妙,它就妙在诏安,是真心夸赞,还是嬉笑怒骂,之后的革命实践,不是已经给出完整的答案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