番外二

北宋大法官 南希北庆 5415 字 2个月前

记得曾几何时,每当有人提出对外用兵时,这朝中大臣十有七八皆是反对,当时整个宋朝的大战略,就往内收,思想层面也是如此,几乎丧失汉唐那种对外扩张的野心。

但如今这种情况显然已经得到改变,这刚刚拿下西夏、云州,马上又要开始对南边用兵。

大臣们也没有去反对,反而是支持的,可见这其实还是跟国力有关系,以前是能忍则忍,这口袋里面没有钱,干啥都心里发怵,现在腰包鼓鼓,你再跳一下试试看。

从战略层面来说,既然是要走向帝国霸业,这战争就不能轻易停下来,必须对外扩张。

如汉唐初期,哪年不打仗。

当然,对南用兵,主要还是为了迷惑辽国,其次才是削弱李朝。

还得针对辽国,布下疑阵,让辽国认为税币才是宋朝国力增长的主要原因。

三司。

“我们已经研究过了,在雄州等地发行税币,并不是什么难事,因为海运可以直接抵达我们与辽国的边境,而江南、福广也都在使用税币,所以我们可以将部分军饷换成税币,再吸引商人通过海运将粮食送到边境。我也已经跟三大解库铺商量过了,他们都会去当地建立解库铺,方便士兵使用税币。”

薛向向王安石说道。

王安石点点头,又向一旁的吕惠卿道:“目前海运是什么情况?”

吕惠卿回答道:“去年从福广、占城等地运送到登州的粮食,已经达到十万石,较之前年翻了一倍,损失目前只在百分之十,但较比起运河的损耗,这成本至少降低四成,因为海运主要是靠风力。

那是我们预计,朝廷决定支援占城,讨伐李朝,海商还会进一步增长。”

对南用兵,最为高兴的,莫过于海商,到底名义是以支持占城,但要支援占城,陆路上是行不通的,就只能走海上,一旦朝廷将钱用于海上,海上贸易必然变得繁荣起来。

王安石问道:“那事业署下面的各大运输集团,可有组建自己的海船队伍?”

吕惠卿摇摇头道:“暂时还没有。”

“为什么?”王安石诧异道。

吕惠卿讪讪道:“因为这些运输集团,还是以供应京城为主,但京城又不靠海,就是运到登州,也得通过河道运送到京城来,这路程是近不了多少,损耗也无法减少。

而且海上运输,依靠的是风,每年南下北上都是有固定的日期,但是京城的供应不容有失,所以,目前海上的都是商人。”

王安石道:“其实运输集团也可以拿钱出来,与那些海商合作,为以后做准备。”

吕惠卿点点头道:“学生知道了。”

正当这时,邓绾突然快步入得屋内,“王相公,三司使,吕尚书,我方才收到消息,海门县县令陈芝华被人状告隐瞒其父的死讯。”

王安石听得眉头一皱。

吕惠卿问道:“谁告得状?”

邓绾道:“是扬州检察院收到举报。”

立法会。

“随着税币渐渐普及,各地也传来一些假税币的案件,虽然都是粗制滥造,也只能蒙骗一些愚昧的村民,但不能任由这种情况继续蔓延下去。”

富弼缓缓说道。

司马光言道:“目前伪造税币,已经是定为死刑,但是根据各地情况来看,那些人都是亡命之徒,死刑对于他们而言,无法起到震慑的效果。

我们应该针对那些有家底的富商,进行管制。”

富弼问道:“如何管制?”

司马光道:“印刷税币的墨纸,与平时我们使用的不一样,普通人也用不上,我们可以要求这方面的商人,对于购买的客户,进行登记,否则的话,就要拿他们问罪,同时对于举报的,进行重赏,以及要求税务司、安全司对这方面进行严查,如此才能够有效的打击。”

张斐笑道:“要不要这么狠?”

富弼微微笑道:“不是还有其它方面考量么。”

“其它.哦,我明白了。”

张斐恍然大悟。

这也是为了迷惑辽国。

在商量完税币一事后,富弼又道:“此外,还有一事,也想征求各位的建议,就是关于西夏文字的问题。兴庆府皇庭传来一封信函,询问当地立法会,是否有决定使用哪种文字的权力?”

文彦博立刻道:“我朝已经不存在羁縻州制度,只有公检法,书同文,车同轨,这都是必然的。

而且,西夏当初之所以创造文字,乃是希望与我国和辽国平起平坐,这必须得废除,如这种事,也必须由朝廷决定。”

司马光道:“这事当然得由朝廷来决定,但是是否立法废除,我认为还当慎重,因为佛教在吐蕃、熙河、西夏等地盛行,而据我所知,当地佛寺十有八九都是采用西夏文字,这贸然废除的话,恐怕会引发当地僧侣的不满。”

文彦博道:“西夏就是通过佛寺来推广西夏文字的。”

司马光道:“但这已经成为现实。”

“我也是考虑到这一点,才不敢贸然决定。”

富弼稍稍点头,“不过这事必须要给出一个具体法案,因为以后还会遇到类似的情况。”

说话时,他偏头看向张斐。

张斐道:“我赞成文公的书同文、车同轨,但是不是要采取秦朝的做法,我觉得没有必要。

秦朝之所以那么暴力,乃是因为其文化不在其余六国之上,而且秦国完全是暴力征服,所以不这么干,可能秦朝的制度,都会被六国反噬,法家解决问题,永远只有一条路径。

但我们大宋是完全不需要,就拿熙河来说,当地商人都在学习汉字,都在使用汉字,没有人再用什么西夏文字,因为他们不用汉字,就无法自主立契。在贸易方面,就是我们汉人主导,而汉人是不可能去学习西夏文字的。

朝廷只需要确定官方文字和官方语言,理由则是方便大家贸易,方便大家解决纠纷,不需要立法废除西夏文字,不用想也知道,这用的人肯定会越来越少,用不了几年,西夏文字就会销声匿迹。”

司马光也点头道:“我赞成张三之言,其实西夏文字也不过五千多个,还不到汉字的十分之一,且还是效仿汉字创造的,迟早会被取代,到时我们还可以通过事业学院去慢慢普及,只要明确官方语言和官方文字,那就足矣。”

文彦博却道:“虽然二位说得也有道理,但那仅限于文化方面,而未考虑政治层面,秦国书同文、车同轨,也是避免六国死灰复燃,西夏亦是如此,西夏文字若是继续存在,就如同西夏的幽灵一直游离在河套地区,文字虽然无害,但难免会被那些心怀不轨之人利用。”

司马光反驳道:“秦国的书同文、车同轨乃是为求统一,至于是否为防止六国死灰复燃,或许有这方面的原因,但我以为文字并不是其中的关键,因为灭亡秦国的,不就是那楚霸王么。

关键还是如圣人所言,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如果西夏死灰复燃,那只能说明,朝廷的政策不得人心。而佛教在当地有着广大的信徒,采取强硬的方式,只会制造混乱,这不利于西夏安定。”

“你们不能只顾眼下,而不顾长远。”文彦博眼看自己是少数,又马上道:“反正我是坚决反对保留西夏文字,此非小事,必须要在立法大会解决。”

富弼见文彦博很是不爽,赶紧点点头道:“我本也是这么打算的,今日请你们过来,也只是听听你们的想法。”

由于文彦博的态度坚决,这事也只能放到立法大会上去说。

张斐对此也是赞同的。

回到最高皇庭,许芷倩立刻迎了过来,“富公叫你过去谈什么事?”

张斐坐了下来,“是否要废除西夏文字?”

许芷倩愣了下,道:“有了汉字,谁还会用西夏那极其复杂,且又毫无意境和美感的文字。”

张斐笑道:“但是西夏文字出来之前,汉字就已经存在。”

许芷倩道:“我听说西夏之所以要创造文字,纯属是想与中原分离。”

张斐点点头道:“所以我们考虑的也不是意境和美感,或者说笔画的多少,而是政治因素。”

许芷倩问道:“那你们商量的结果是什么?”

张斐道:“到时由立法大会来决定。”

许芷倩道:“那你怎么看?”

张斐道:“我认为西夏文明完全仿照中原文明,区别不是那么大,而且我们的文明是更加优秀,是全方面碾压,完全依靠经济、文明去潜移默化地改变,没有必要强行废除,但这种事需要考虑到很多层面,尤其是在政治层面,如果政治需要废除,那也没什么可说的。”

许芷倩点点头,突然想起什么似的,“或许现在还有比这更加头疼的事。”

张斐偏头看向许芷倩。

许芷倩道:“京城的皇庭刚刚收到来自海门县县令陈芝华的上诉。”

张斐诧异道:“县令的上诉?”

许芷倩点点头道:“据说是那陈县令隐瞒了其父的死讯,被人举报到检察院。”

张斐问道:“他为什么要隐瞒?”

许芷倩道:“根据我朝丁忧制度,父亲去世,他必须要回家丁忧,但这肯定会影响到他的仕途。”

张斐点点头道:“对哦,守孝,那他以什么理由上诉?”

许芷倩道:“他说他对此不知情。”

张斐道:“既然不知情,那就不算隐瞒。”

许芷倩道:“但据说检察院找不到他不知情的证据。”

张斐紧锁眉头道:“你认为此案会打到咱们最高皇庭来?”

“有可能。”

许芷倩道:“因为赵相公多半会判陈芝华罪名成立的。”

张斐点点头道:“到时再看吧,到底我们现在也不清楚是什么个情况。”

傍晚回到家里,张斐又向许遵询问此事。

“我也是今天收到陈芝华的诉状。”许遵点点头道。

张斐道:“他是否真的不知情?”

许遵道:“这其实并不重要。”

张斐问道:“为何?”

许遵道:“在皇佑年间,益州的一名推官,因为不知其母去世,而被人举报,朝廷虽然查明他确实不知情,但仍然将他罢官。

原因就在于,朝廷认为他之所以不知情,乃是因为其没有关心他年事已高的母亲,这不能作为理由。

故此在此次立法中,立法会对此有详细的规定,在没有明确证据可以证明其实知情的条件下,可以给予一年的知情期,但是超过一年,无论是否有证据,都属于隐瞒不报。当然,一些特殊情况是可以豁免的,首先,此法也继承以往的制度,武将是不需要丁忧,而且边境重镇的官员也可以不丁忧,但必须要上报朝廷。不过,陈芝华的情况并不在其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