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静站在评审老师们身后,与大家一起去看李琦的画。
这是她那天送的蛋糕,这个季静能认出来,但是画中的蛋糕又与她送的那个并不完全一样。
季静仔细去观察,虽然外观,大小都很类似,但是细节是有不同的,默画的李琦没有追求写实的细节,而是把上面的装饰都做了简化,保留的巧克力块、金箔、芝麻、奶油边,都做了虚化。
但模糊中好像又带着精致,不会让人觉得敷衍。
季静很惊奇,不明白一张画中怎么会同时出现这种矛盾的情绪。
察觉到她的疑惑,吴宇恒在旁边给她解释:“他是先把细节都尽可能地刻画到不能再满,才又做的虚化。”
他这一语,季静立刻就明白了,这种虚化不是单纯的简化,而是为了追求一种繁与简的视觉感受,在复杂庞杂的细节上面叠出了模糊感。
刻意抹开晕染的线条确实是模糊的,可模糊之下,仍能看到李琦原本精心雕刻的细节。甚至每片金箔的大小方向、每个奶油旋转的角度和模样都是完全不一样的。
所以季静在看这张画的时候,才会产生两种截然相反的感受。
这种虚化处理,在李琦的上一张画中,季静也是见过的,可这一次却不一样,这一次季静不只看到了他的技法,还在技法之上,看到了他下笔时的情绪。
不同于上一次隐匿于无形的笔触,这张画的线条和排线都随意到有些粗犷,像是刻意流出来,想要引到看画的人,从他下笔的那一刻去观察他这张画完整的完成过程。
季静甚至能想象出,他在刚刚下笔时,或许是歪靠在椅背上,茫然地拿着笔在画纸上随便地打着直线,横横竖竖的直线,慢慢交叠成长方形,长方形上又切出圆形……
空白一片的脑海里似乎有了小小的画面。
只在一瞬之间,所有的茫然都被这些线条,牵引成逐渐清晰的想象。
大概是在这一刻,他坐直了身体,眼神也有了焦点,随着笔尖的游走,越发聚精会神。
他故意留下所有的痕迹,让欣赏者有迹可循,乐的去探索,甚至这种探索的乐趣,也构成了评审的一部分。
他没有做完美的设计——构图甚至都是歪的,作为唯一的主体,这颗小蛋糕没在画面的中心,而是偏到了右侧。但它不是单独存在的,它被放置在一块随意折叠的衬布上。
衬布并不是规整的,弧形的皱褶贯穿整个画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