搁她们眼里,觉得这是光荣的事,遥遥领先,实则,这一生都是稀里糊涂在过。
当然不能用自己的观点,去评价别人的生活,活好自己就行。
人穷极一生,无非就是在努力摆脱,自己不想过的生活,去过自己想要的日子。
多说一句。
好些人觉得,是否生育,跟家里有没有钱强相关。
不敢多生,无非就是怕没钱,养不起。
富豪生个十个八个不费劲,都能养,他们有的是钱。
实则不然。
不但不是这个原因,还恰恰相反。
越穷的地方,生的越多。
看看全球人口最多的国家是哪个国家,再看看痴迷于生育的年代是哪个年代。
还有以前农村的生育观念,家里穷的响叮当,生八个闺女了,还得想办法再要个儿子。
至于以后这些孩子怎么养,嘿嘿,“儿孙自有儿孙福”。
会扯淡着呢。
“越穷的地方越多生”这话可不是瞎说。
有一年的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就专门去做了大数据实地调研,出了一本书叫《贫穷的本质》。
那本书,可不是说去观察几个穷人就得出结论了,而是几乎跑遍了全球贫穷地区,最终得出了结论。
什么结论呢,就是贫穷跟认知强相关。
同样的,人是否愿意生育,跟经济条件毫无关系,也是跟认知有强相关。
觉得自己没钱,不足够养育那么多孩子,所以就少生,能养得起几个生几个。
这是有认知的结果,对自己的未来有规划。
要是没这个认知,他们根本就不会考虑这些,更别提什么规划了。
至于生多少,怎么养,孩子成长过程中如何教育,长大了怎么办,压根就没考虑。
莫说替孩子考虑了,他们自己都是混混沌沌一生。
稀里糊涂就结婚了,稀里糊涂就当了爹妈,稀里糊涂就当了爷爷奶奶外婆外公,稀里糊涂就埋土里了。
一辈子都是稀里糊涂。
所以,任何一个地区,一旦教育水平开始提高,大家有了自我思考的能力,开始去思考“我是谁”、“活着的意义是什么”、“为什么我这么痛苦”、“怎样才能改变现状”等等问题的时候,就意味着,这个地区的人,往后无论做什么,都开始有了规划。
包括生育。
生育生育,不仅是“生”,还得“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