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5章 《围困之策》

袁术闻言,眉头紧锁,接过话头道:“兄长言之有理。黄巾军以众志成城,固守防线,犹如铜墙铁壁,强攻无异于以卵击石。我等需另寻良策,方能克敌制胜。”

曹操轻抚长须,目光在地图上游移,似乎在寻找那一线转机。片刻之后,他沉声道:“吾有一计,或可一试。我军可派遣精锐部队,四面合围黄巾军,不求速战速决,但求稳扎稳打,以逸待劳。待敌军粮草不济,士气低落之时,再寻机破之。如此,则战场主动权可操于我手。”

此言一出,营帐内顿时议论纷纷。张合率先表态:“主公高见,此举既能减少我军伤亡,又能消磨敌军锐气,实为良策。”然而,也有将领面露忧色,夏侯渊便是其一:“但围而不攻,长久以往,我军补给亦恐难以为继,且恐生变故。”

曹操微微一笑,似乎早已料到会有此问:“夏侯将军所虑极是,然吾已命人暗中筹备,确保粮草无虞。再者,兵法云:‘上兵伐谋’,我等亦需灵活运用,适时出击,使敌军难测我意。诸位以为如何?”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众将领听后,纷纷点头,心中疑虑渐消。他们深知,在当前的局势下,曹操的提议无疑是最佳选择。经过一番深入的讨论与权衡,最终达成了共识,决定采纳曹操的计策。

于是,一场精心策划的军事行动悄然拉开序幕。无数士兵在夜色的掩护下,悄无声息地前往指定地点,布下天罗地网,将黄巾军紧紧包围。营帐内,烛火依旧摇曳,但每个人的心中都充满了前所未有的坚定与信心。他们知道,这场战斗,他们必将胜利。

神国时间6年3月20日清晨,晨光初破晓,天际还挂着淡淡的月牙,张宝与张梁两兄弟,面容严峻如石雕,端坐于营帐中央的虎皮椅上,周身环绕着一种难以言喻的沉重氛围。四周,一众将领或立或坐,个个神色凝重,营帐内烛火摇曳,映照着每个人紧锁的眉头和眼中的忧虑。

空气中弥漫着一种压抑感,仿佛连呼吸都变得沉重。这不仅仅是因为连日来的战事紧张,更因为刚刚传来的那个如寒冰刺骨的消息——袁绍、袁术与曹操,这三位当世枭雄,竟联手布下了天罗地网,意图以围困之策,将这支孤军逼入绝境。消息如野火燎原,迅速在营中蔓延,每个人的心中都掀起了惊涛骇浪。

经过一番激烈的讨论,营帐内的气氛时而激昂,时而沉寂。有人主张:“敌军既已围城,我等当以不变应万变,加固城墙,深挖壕沟,构筑起铜墙铁壁,让敌人望而生畏,无法逾越。”此言一出,立即得到了不少将领的附和,他们深知,坚固的防御是抵御外侮的基石,是保护身后无数生命与希望的最后屏障。

然而,也有将领另辟蹊径,提出了更为长远的考量:“防守虽固,却非长久之计。我观城中百姓,皆因战乱流离失所,何不将他们妥善安置于青州营地,那里土地肥沃,适宜耕作。如此,一来可保粮食供应无忧,二来也能减轻城中负担,让将士们无后顾之忧,全力应战。”此言一出,营帐内顿时陷入了沉思,每个人都在心中默默盘算着这一策略的利弊。

正当众人各抒己见,难以决断之际,一名年轻将领挺身而出,声音铿锵有力:“诸位,末将以为,我们不应坐以待毙,而应主动出击!可选派精锐之士,组成小股部队,趁着夜色掩护,潜入敌后,破坏其补给线,扰乱其军心。如此,不仅能给予敌人沉重打击,更能为我军争取到宝贵的战略主动权。”他的话语如同春风化雨,为这沉闷的营帐带来了一抹生机与希望。

最终,在张宝与张梁的深思熟虑下,一个融合了防守、迁徙与奇袭的综合性战略应运而生。他们决定,一方面加强城防,确保万无一失;另一方面,迅速组织百姓迁徙至青州,以保障粮食供应与民生安全;同时,秘密派遣精锐部队,实施敌后破坏行动,让敌人腹背受敌,自顾不暇。

随着这一战略决策的确定,营帐内重新焕发了生机与活力。将领们纷纷领命而去,各司其职,一场关乎生死存亡的守城之战,就此在神国的边缘轰轰烈烈地拉开了序幕。而这场战役,不仅考验着将士们的勇气与智慧,更将成为后世传颂的佳话,永远镌刻在历史的丰碑之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