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陛下,您何至于此?咱们老兄弟这么多人……”
徐达话没说完,便被打断:“咱不是不放心你们,咱们从起兵造反开始,陆陆续续的就是这么些老兄弟,咱大明立国,就是在元末的废墟上站起来的。”
“只是这北元,一直是心头大患,不亲自督战,你叫咱怎么能放得下这个心?”
“只是百足虫死而不僵,徐达,你说说,咱有生之年,能否见证那北元的灭亡?”
夜色渐深,乾清宫内的烛火摇曳,映照着两位老人的身影。他们虽已年迈,但心中的热血与斗志却丝毫未减。
“陛下,一定行,太子殿下勤政,如今处理事务越发娴熟,太孙殿下爱民,凤阳暂且不提,单说京师那裕民坊,在他手里弄得像模像样,像我这种老家伙,还有十多个,别的不说,打了一辈子仗了,替后辈再打个十多年不成问题。”
“常氏那两兄弟,几位亲王手里也都有一堆猛将,后继有人,不知陛下为何如此着急?”
徐达的话语中满是坚定与自信,他深知自己与一众老将虽已步入暮年,但那份对国家的忠诚与热爱却从未减退。
他们曾共同经历过无数战役,从元末的烽烟中走来,一路披荆斩棘,建立了如今的大明王朝。
朱元璋闻言,眼中闪过一丝欣慰与感慨。他深知这些老将的忠诚与能力,更明白他们心中的那份家国情怀。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他轻轻拍了拍徐达的肩膀,沉声道:“好,有你们这群老兄弟在,咱就放心了,只是如今年纪大了,有些事有点力不从心,总想着为孩子们将路给扫平,未来就会更轻松些。”
“有些事,总要有人去做,咱们这些老家伙打出一片太平盛世,那孩子们以后就不用再受那咱们年轻时候经历的苦难了。”
夜色愈发深沉,乾清宫内的气氛却愈发凝重而热烈。
两位老人相对而坐,谈论着国家大事,也回忆着往昔的峥嵘岁月。
他们的言语中充满了对未来的期许与对过往的怀念,仿佛在这一刻,时间已经静止,只留下他们那份永不磨灭的斗志与信念。
与此同时,远在北方的朱棣正率领大军与北元军队激战正酣。他深知自己肩负的使命与责任,更明白父皇朱元璋的期望与嘱托。他率领精锐士兵,一次次冲锋陷阵,誓要将北元军队彻底击溃。
而瓦剌军也趁乱而起,企图在乱世中分得一杯羹。然而,他们却低估了大明军队的实力与决心。在朱棣等将领的英勇抵抗下,瓦剌军逐渐陷入了困境。
随着时间的推移,战局的形势逐渐明朗。大明军队在朱棣等将领的率领下,一路势如破竹,将北元军队与瓦剌军一一击溃。
消息传回京师,整个大明王朝都为之沸腾。人们纷纷庆祝这一历史性的胜利,更对朱元璋与一众老将的英明决策与英勇抵抗表示由衷的敬佩与感激。
而朱元璋与徐达等老将则站在高高的城楼上,望着远方那片已经归于平静的草原。
“徐达,汤和已经启程,咱三日后也要启程,这就京师,就交给你了,咱还没和标儿说要去北方之事,这……”
“陛下放心,臣自会安排妥当。太子殿下虽年轻,但心性坚韧,能担大任。臣会转达您的意思,让他安心处理国事,等待您凯旋归来。”徐达躬身应承,眼神中满是对未来的坚定信念。
朱元璋点了点头,他深知徐达的为人与能力,对他有着绝对的信任。“你办事,咱放心。只是标儿那边,你需多费心些,他虽聪慧,但毕竟年轻,有些事情还需你多加指点。”
徐达郑重应下,心中暗自思量着如何妥善安排一切,确保太子朱标能够顺利接管朝政,同时也为朱元璋的北征之路做好充足的准备。
三日时间转瞬即逝,汤和的出征队伍已经整装待发,而朱元璋也即将踏上他的亲征之旅。临行前夜,他独自站在乾清宫的窗前,望着星空下的京城,心中五味杂陈。
“这一去,不知何时才能归来。但为了这大明江山的长治久安,为了子孙后代的幸福生活,咱必须亲赴前线,彻底铲除北元的余孽。”朱元璋喃喃自语,眼中闪烁着决绝的光芒。
次日清晨,朱元璋带着满朝文武的祝福与期待,踏上了北征的征途。而徐达则留在京城,继续辅佐太子朱标处理朝政,确保大后方的稳定与安全。
消息很快就传到了凤阳,朱雄英听闻爷爷亲征北元,整个人愣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