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哥,这玩意儿到底是什么蟹啊?我在海边跑了这么多年,还真没见过这么大的。”王小龙蹲下来,瞪着那螃蟹看了半天。
“这个啊……”赵文峰慢悠悠地抽了口烟,笑了笑,“叫石斑蟹,力气大得很,能把竹竿夹断。可惜现在已经少见了,算你们运气好,今天碰上了。”
“真的假的?这么厉害?”旁边的李大庆半信半疑地摸了摸鼻子,“要不试试给它根木棍,看它能不能夹断?”
赵文峰挑了挑眉:“试试也行,不过别用太细的,免得它一夹就没了手感。”
王小龙立马蹦起来:“我去找根树枝!”话音刚落,他就冲向不远处的沙滩,没一会儿就拎回来一根看上去挺结实的木棍。
“来来来,让它夹!”王小龙兴奋地把木棍递过去。
赵文峰接过木棍,小心翼翼地把它递到螃蟹的大钳子面前。那螃蟹似乎感受到了威胁,猛地一挥钳子,“咔嚓”一声,木棍应声而断!
“卧槽!这是真的啊!”王小龙看得目瞪口呆,“这钳子要是夹到人,岂不是得去医院?”
赵文峰点点头:“所以我说让你们小心点,这玩意儿可不是闹着玩的。”
围观的村民们纷纷啧啧称奇。
“赵哥,你可真行,这都能逮到。”李大庆竖起大拇指,“要是换了我,估计还不敢靠近呢。”
赵文峰摆摆手,笑得很谦虚:“这玩意儿说白了还是靠经验。我之前看到海水退得快,沙滩上有几块大石头周围的沙子松动得厉害,就知道下面肯定藏着大家伙。你们要是以后也碰上这种情况,可以试试挖一挖,不过别太靠近钳子。”
王小龙摸了摸下巴:“赵哥,我怎么感觉你赶海跟探宝似的?咱都是一块沙滩上长大的,怎么你总能发现这些稀罕东西?”
“这还用问?”李大庆拍了拍王小龙的肩膀,“赵哥小时候就爱钻研这些东西,不像你天天偷懒。你也学着点,别总想着天上掉馅饼。”
众人哄笑,王小龙挠了挠头,没再吭声。
“不过这石斑蟹这么大,能吃吗?”一个中年妇女问道。
赵文峰点头:“当然能吃,而且肉质鲜美。只是这家伙不好清理,得用刀小心剖开壳子,还得先敲断钳子。”
“赵哥,那咱今天是不是可以开个螃蟹宴了?”王小龙舔了舔嘴唇,眼里冒着光。
赵文峰看了看大家:“也成,不过先得把它处理了。”说着,他熟练地用渔网把螃蟹捆得结结实实。
这时,一个戴着草帽的老人从远处走过来,看到螃蟹后愣了一下:“哎呦,文峰,你这小子厉害啊,这可是稀罕物。”
“赵爷爷,您也知道这蟹?”赵文峰笑着打招呼。
“知道,当然知道。”赵爷爷点点头,“以前咱这片海域石斑蟹不少,不过后来捕得多了,就越来越少了。你这只,估计得有十年了吧。”
“十年?!”王小龙瞪大了眼,“一只螃蟹能活那么久?”
“当然能。”赵爷爷摸了摸胡子,“越老的螃蟹,钳子越硬,力气越大。这只,你们得好好尝尝,算是老天爷赏的。”
“那感情好。”王小龙兴奋地搓手,“晚上就弄点姜蒜,把这蟹做成蒜蓉味的,绝对好吃!”
赵文峰摇摇头:“蒜蓉的味道太重了,掩盖了蟹肉的鲜美。还是清蒸最合适,保留原汁原味。”
王小龙撇撇嘴:“赵哥,你就不懂了吧,咱年轻人就喜欢重口味的。”
赵爷爷哈哈大笑:“年轻人,就爱折腾。不过文峰说得有道理,这么好的东西,还是吃得清淡些才不浪费。”
正说着,赵文峰的手机响了。他掏出来一看,是村里的老村长打来的。
“喂,村长,怎么了?”
“文峰啊,你们是不是抓了个大螃蟹?我刚听人说了。”老村长的声音中透着一丝急切。
“是抓到一只,怎么了?”
“这螃蟹不能随便吃啊!”村长说,“我刚查了资料,这种石斑蟹是保护动物,数量稀少,如果被人举报,我们村的名声可不好。”
赵文峰一愣,随即皱起眉头:“村长,这蟹虽然少见,但好像没听说是保护动物啊?”
“你再确认一下吧,别出事。”村长叮嘱道。
挂了电话,赵文峰沉思了一会儿,然后看向赵爷爷:“爷爷,这螃蟹是不是保护动物?”
赵爷爷摇了摇头:“按理说不是,不过这些年政策变得快,你最好还是查清楚再说。”
赵文峰点点头,当即打开手机上网查了一下。果然,这种石斑蟹虽然稀少,但并未列入保护名录。不过相关部门也提倡尽量放生,以保护海洋生态。
“赵哥,啥情况?”王小龙凑过来。
“没事,不是保护动物。”赵文峰松了口气,“不过为了生态平衡,这种螃蟹最好还是别吃太多。”
“那我们这只呢?”李大庆问。
赵文峰沉吟了一下:“我看这样,咱吃归吃,但以后碰到这种螃蟹就放生,别再抓了。”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众人纷纷点头。
晚饭时间,村里摆开了一张大桌子,赵文峰亲自下厨,把那只大螃蟹清蒸得香气扑鼻。大家吃得津津有味,纷纷感叹海鲜的鲜美。
饭后,赵文峰站在海边,看着远处的潮水。他心里暗暗下了决心:赶海不仅是谋生的手段,更是与自然相处的一种方式,不能因为眼前的利益而忽略长远的生态。
“赵哥,又在想啥呢?”王小龙跑过来,手里拿着两瓶啤酒。
“想以后咱赶海的事。”赵文峰接过酒,“要是我们这代人把海里的东西都弄没了,以后孩子们可就什么都见不着了。”
“赵哥,你放心吧。”王小龙笑了笑,“有你在,咱们村的海肯定还能养更多好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