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2章 炕洞下的罪恶 第3章

原来,他和贾海涛从小一起长大,是彼此关系特别好的朋友。

他们一同度过了许多快乐的童年时光,那些在田野间奔跑嬉戏、在河边捉鱼摸虾的日子,成为了他们记忆中最珍贵的片段。

长大后,两人的情谊依旧深厚。

他们经常一起在龙井市卖煤,为了生活而努力打拼。

在这个过程中,于书文始终照顾着贾海涛。

由于贾海涛生活拮据,经济上常常捉襟见肘,于书文总是慷慨相助。

他经常请贾海涛吃饭,每当贾海涛遇到困难,需要钱周转时,于书文都会毫不犹豫地伸出援手,借给他不少钱。

在贾海涛的心中,于书文不仅是朋友,更像是他的亲人,是他在这个世界上最信任的人之一。

而警方也敏锐地察觉到,于书文作为与贾海涛关系最为密切的人之一,或许掌握着案件的关键线索 。

当警察怀着探寻真相的急切心情,来到于书文的家时,气氛却陡然变得凝重起来。

那是一座略显陈旧的小院,围墙有些斑驳,院子里的几株植物也在秋风中显得有些凋零。

警察礼貌地敲开了门,于书文的家人满脸疑惑地将他们迎进屋内。

当警察说明来意,询问关于贾海涛的情况时,于书文的家人脸上瞬间闪过一丝慌乱与哀伤。

他们无奈地告诉警察,于书文在2006年2月就与家人失去了联系,此后便如同人间蒸发,再无半点音信。

这个消息让警察们心中一震,本以为能从于书文这里获取贾海涛的线索,没想到他竟也失踪了。

而更让警方惊讶不已的是,在进一步询问过程中得知,于书文的身高也是1.65米,这与炕洞内那具高度腐败尸体的身高完全一致。

两个年龄相仿、身高相同的年轻人,在同一时间莫名其妙地失踪,这绝非巧合,警方的脑海中不禁浮现出一个大胆的猜测:死者有可能就是于书文。

为了确定死者的真实身份,警方不敢有丝毫耽搁,立即将从于书文父母那里提取的生物信息,以最快的速度送到吉林省公安厅进行DNA比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