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有些人心里发酸,私下议论是林宇这个主考官偏袒长孙,但稍微明白点儿的人都知道,林宇不可能犯这个糊涂。
他的孙子只要能考中入仕,凭林家的根基,前程绝对错不了,实在没必要暗箱操作个第一的虚名,古往今来,封侯拜相的没几个是状元。
好在按宣朝科举的规矩,会试所有考中的试卷都会公布,一来证明科举考试公平公正,二来文章传天下,也可给天下的读书人指条明路。
试卷公布是在放榜当天的下午,每次都会引来万人围观,这次来的人就更多了,贡院前的路被挤了个水泄不通。
大家都想看看这林大公子究竟是何等文采,能让自家祖父丝毫不避嫌的给了个会元。
众人翘首以盼地盯着贡院门口,其紧张程度快赶上上午放榜了,好在试卷公布是直接张贴的,不必如放榜一般从后往前慢慢来。
众人的目光集中在了前三名的试卷上,看完后就沉默了,都说文无第一,但林启这篇文章就是比第二、第三优秀,不承认不行,除非蒙了眼睛、昧了良心。
其实也是因为这次的题目正好撞在了林启的优势上,题目是荣韶凌出的,诗、赋、经义三题都与边关战事、对外政策有关。
荣韶凌去年被满朝文武劝谏和亲一事刺激到了,誓要选一批有骨气、有血性的官员。
林启本来文采就不差,去年因为蓝敏仪更是好好研究了战事问题,还亲自去战场上看了两个月,那份感悟又岂是从未见过战场,只从书上看战争的文人能比的?
就是荣韶凌看到他的文章都暗暗叫好,虽然对他招惹蓝敏仪一事十分不满,但也不得不欣赏他的才华,以及少年文人的满腔热血和铮铮铁骨,只是不知这份血性又能坚持多少年?
少年人的心大多是单纯热血的,可一旦进了官场,开始了对名利的追逐,这份热血很快就会冷却、消耗一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