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8章 大战

这场大战拍了整一周,孙永钧(胡君),杨养正(吴旭冬)先后“负伤”退出了战斗。俩演员也跟着杀青。

老姜又来了一次,他把自己的词儿改了个遍,又加了好几个三字经进去,然后花半天的功夫拍完。最后吃了顿海鲜就又跑了,之后再也没在片场露过面。

丫丫这个孕妇倒是能折腾,跑去上海待了一阵,又做了个孕检,然后就杀了回来,然后就在对面的民国城和自己的师哥兼老乡段奕虹来了场离别的戏份。

丫丫没有台词了,对方也就一句话,一句标准的FLAG——“等赶跑了小鬼子,我再把你们接回来……”

这组镜头结束后,她还有一组在山村招呼老人孩子的镜头,回京城后去飞龙谷那边拍。。

这两场戏和现在剧本怎么看都不对付,陈燔的想法是放纪录片花絮里头,又或者单独剪个小片段放网上,标题可以叫《女演员牺牲色相委身导演,镜头最终依旧惨遭删减……姐妹们,冲死这个渣男!》。

……

渣男现在又抛下老婆去加班干活,这白天的拍摄因为某人的孕吐反应耽误了一点进度,得补上。

老婆也不惯着他,杀青后的第二天就带老妈和闺蜜回了北平。

差点忘了说,刀哥的戏没了,虽然那一幕也燃。

但不符合历史,四行仓库本就是原本88师的师部所在,电话线是提前架设好的。

而且更不符合常理。

就桥上那么明显的布线,夜间渗透过去砍一刀也好,多来几颗手雷炸一炸也好,又或者干脆从租界那头下手——那会儿英美租界里肯定有不少间谍特务,以及他收买的下线和炮灰,搞大动作未必能行,但搞点小破坏还不容易?

而且就电影里人家狙击手的水平,一枪爆掉也不是没可能......

不过普通市民视角还是得有一两个能出戏的,比如进入仓库采访的那位记者。电影里可能想突出人物的转变,让他一个可以四处兜售军情的“准特务”,最后也被家国情感染,主动带走了将士们的家书。

挺好的,但没必要。

因为历史中真有这么一位记者,还是位值得歌颂和铭记的人物。

他叫王小亭,国际知名摄影师,且从北伐战争起就开始深入前线,九一八之后曾去了锦州,第一次沪松抗战他也有作品问世,而他最着名的作品,正是在1937的上海拍摄的,名为《中国娃娃》。就此,美国同行冠之以“拍摄地狱的摄影师”。

(中国娃娃,另有“上海火车南站废墟中的男孩”、“上海车站的儿童”等译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