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活着,至少要再活二十年!

边缘时光 西廨七叔 1647 字 3个月前

苏易顺着时间往前回忆。“怎么会欠这么多钱?”这个问题,不少人问过苏易,但苏易自己也没有一个清晰的答案。

从时间上看,大额借款应该是在英业实业有限公司变更为英业集团以后。

在变更之前,苏易只有两个业务板块,一个是旅游,一个装饰装修。其中装饰装修包括了建材销售。苏易现在依然记得,当时年营收大约在一千五百万,而利润差不多在五百万左右。公司员工不到二十人。人均工资在一千左右,加上年底的奖金,人力资源成本每年大约四十万。

后来公司扩大建材贸易业务,为一些政府重大项目提供钢材,当时出现过短期的资金缺口,苏易那是开始向银行贷款。记得在重组天河之前,因为一笔一百五十万的银行贷款出现逾期,当时给苏易担保的金东方的老板肖凯差点要和苏易你死我活。

苏易重组天河集团的时候,并没有向银行贷款,而是以承担债务的形式,完成了天河集团的改制。虽然后来天河集团成了英业最大的一个包袱,但当时,通过天河集团的改制,苏易的英业集团成为榕市第一家重组国企的民营企业,而英业也因天河集团的改制有了国企背景。

而在木江重组木江宾馆的时候,自己的英业集团与木江宾馆签订了重组协议,以木江宾馆改建装修的全部投入,换取木江宾馆51%的股份。而自己用这份重组协议和木江宾馆的装修预算在银行贷到了一千二百万。贷款主体是英业集团,抵押担保用的是木江宾馆50%的股权。

那是苏易第一次用杠杆完成了公司的扩张。

接下来,苏易大幅扩张。一切计划似乎都很合理,多元业态跨行业经营才是一个集团公司应该有的产业结构。这理念没毛病!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苏易选择了工业地产,认为最终要有真正的实业才算走上正轨。借助在木江的人脉优势,以木江宾馆为平台,选择了在木江新建的工业区买了三十多亩土地,准备建厂房。苏易的规划是,再办一家生产实体,剩余的厂房用来出租。

接下来,租赁厂房,办了一个金属门窗公司,想在厂区建成前,先打开生产走上正轨。设备投资,人员引进这些不说。光是一个金属门窗的资质,每年挂靠的技术人员费用就超过十万。而厂里的员工人数,仅一线生产工人就接近五十人,管理人员,质检人员,销售人员,有十多人;而安装组的管理人员有十多人。

苏易竭尽全力的扩张,经营收益却无法覆盖投资,只有靠输血维持。不过,当时苏易并不担心,这些项目一旦投产投运,那点利息根本不算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