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论是周围人的言论,还是其他店家的评头论足,这万事知在信誉上还真挑不出什么毛病来。
出了情报街,可能是因为有百里秋陪同的原因,两人直接来到了公约的登记处。
李行空虽然想过这么大的商会,肯定会有公约的办事处,但没想到它的规模竟然有这么大。
光是登记处就占据了一整条街,而后详细办理各种事务的智能部门又各自有各自的驻守街区,规模宏大无比。
站在这登记处的门口,李行空彻底的安心下来了。
能在这商会船上占据这么大的一块区域,这显然不是一般文明能搞得定的。
要是万事知真的有这种财力,那还能看得上地星那点儿三瓜两枣?想想都不太可能。
那不就跟开着豪车捡垃圾一样了。
公约这边的人数显然就要少了很多,大多数情况下,这商会之中的公约只是一个流动的办事点,基本上执行的都是监察地方,以及一些突发情况的处理等工作,很少会处理其他事宜。
不过由于李行空是和百里秋一起来的,出于斯哈哩国的面子,这事儿的流程走的也相当的快。
只是在登记处略微等了一会儿,便有人带着他们,来到了公约负责梳理文明档案的办公区。
整个办公区就像是一个巨大的图书馆,八面墙壁围成了一个多边形结构,向着高处延伸了上去。
抬起头来,一眼都看不到顶,就像是一个通天彻地的空心烟囱一般。
每一面墙壁上都是密密麻麻的书架,塞满了各式各样的书籍文献,还有相当多的机器人在这边维护清理,上下翻飞。
这纸质的档案留存显然也是有说法的,电子信息存储的数据量虽然很大,但是对于如此多的文明浩如烟海的档案而言,采用电子的方式虽然存储是方便了,但是在调用存取的时候,效率无疑会受到影响。
而这实体版本的显然不同,存取的速度,只取决于维护这个区域的机器人数量的多少。
只要数量够多,那它就是会比电子版本的存取要快得多。
而且,有的文明一个字的信息含量超高,对他们而言,手书版本要比电子记录简单的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