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 僵持与突破(3)

德内尔也不觉得这个命令会马上来,道理很简单,就目前的解放区规模,凑足一个宪兵营的兵都费劲。而且由于第一共和国在大革命期间实施人类第一个总动员令所取得的伟大成就,总动员令在法兰西颇有几分神圣色彩,为了征几个村子的兵下总动员令,未免过于小题大做。

众人严肃地听着德内尔的安排,德内尔将改组宪兵营的任务交给了副官莫奈上尉。迄今为止,他在征兵和管理抵抗组织这方面干得相当不错,而当地的抵抗组织领袖,法共党员拉里·尼尔也会协助他的工作。

建立邮政局就由德内尔自己承担了,对于他来说,这完全算得上是重操旧业。

莫奈私下里提醒德内尔,组建军队是戴高乐将军更为关心的事情,此外,戴高乐将军显然不想让法共有任何染指军队的可能。

但德内尔反驳说,第一,没有比保证法国人民生活必需品供应更重要的事务;第二,他指挥军队从来不看一个人的政治倾向,只要这个人战斗勇敢、忠于祖国,他就会得到提拔。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四年前我就对我的副手说过这句话,现在我可以将这句话原封不动地再讲给你听:在我看来,如果在公平竞争的情况下,你们仍然找不到任何一批和法共党员一样优秀的军人,那么军队就理所应当该被赤化——是你们自己拱手让出了军队主导权,怨不得别人。”

这极端实用主义的观点令莫奈哑口无言,只好服从命令。

只是建立通往十六个集镇的补给路线,对德内尔而言简直是小菜一碟,他只用了一天的时间就规划好了大致路径,并打算在一周内用零敲碎打的时间优化。

当天晚上,德内尔又去视察了一番新建立的宪兵营,关怀了一番入伍的新兵,随后便返回指挥部处理各类事务直到深夜。正当他准备休息的时候,刚刚踏上祖国领土的法国机电员背着电台向他报到了,顺便还带来了一个通知:戴高乐将军将于6月14日视察解放区。

从纯粹军事角度上讲,戴高乐将军现在视察解放区肯定不是个好主意,但德内尔十分清楚此举的政治意义,这可是这位法国抗战领袖自国家沦陷以来首次踏上本土,距离他逃离波尔多正好快要四年了。

当他茕然一身离开法国的时候,国内愁云惨淡,一切武装力量都已土崩瓦解,但当他返回法国的时候,却有十几万大军厉兵秣马、跃跃欲试准备光复祖国。

“真是项伟大的事业啊。”回顾往事的德内尔不由得感慨道。

6月12日,盟军解放了巴约,德内尔也将省政府迁往了这座至少算是个城镇的地方。不是他看不起乡镇,而是那些地方实在过于狭小,根本无法作为交通枢纽。

他在清查巴约仓库时,发现了两百多套一战留下的旧军装,他立刻将军装下发给新组建的宪兵营。身着灰色制服,这些新兵立刻就有了几分法国军人的样子。当他在城镇广场上集合队伍的时候,自己仿佛都跟着变得年轻了几岁。

只可惜德内尔并没有找到法国钢盔,所以只能让这些士兵头顶1917年式船形帽了。而这顶帽子本就是为方便士兵戴头盔而设计的,因此外观实在称不上有多整肃。

不过这点小问题压根没人在意了:太阳高照,三色旗随风飘扬。壮丽的国旗下,上百名法国兵身着旧军服扛起步枪,在军官声震云霄的法语口令中生疏地练习着队列动作——看到这一幕,沦陷于德寇统治四年的人民无不流下欣慰的泪水。

而那位竭尽所能为解放区人民解决任何生活需求的法国将军德内尔,也成为了众人崇敬的对象。

“上车前不清点货物,把车开到目的地再让人现场取用,这样的效率太低了。”德内尔对担任邮政局代理局长的麦克维勒说道,“让各村镇的议员在前一天就确定第二天需要的物资,然后派人汇总到这里,我们装车的时候就做好规划。卡车一到目的地,不要清点直接卸车,卸完立刻开走,让他们自己慢慢分拣清点去。”

麦克维勒赶紧记下德内尔的要求,而后者也像以前一样毫不吝啬经验,认真地为老团长的儿子解释这么做的用意:“我们现在很缺卡车,因此必须提前做好准备,不要把宝贵的运力浪费在装卸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