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 筹备酒楼

宰执大宋 会元 1283 字 2个月前

一个无依无靠的逃荒而来的孤儿,酒楼给他们活计干,有高工钱拿,还能学手艺,又有典身契约束缚,只要酒楼对他们好一点,他们便不太会生出别的想法,这样也更利于保护炒菜和烧酒的技术。

当然,一开始钟浩和高得利是不会让他们接触炒菜和蒸馏酒的,他们主要是在厨房帮忙做洗菜、择菜、烧火和酒坊初期酿造酒时投粮食、出酒糟等闲杂工作,这样也是为了最大限度的对炒菜和烧酒的技艺保密。

+++++++++++++++++++++++++++++++++++++++++++++++++++++++++++++++++++++++

这段时间冯氏每日早起出摊,中午饭点过后,才回到家中。

随着豆浆油条这种新吃食被越来越多的人知道,冯氏生意也越来越好。

冯氏把赚来得钱,除了留下备料和生活必需的,剩下的基本都给钟浩买了各种书籍和笔墨纸砚这些读书用品,殷殷期盼钟浩好好读书。

钟浩实在不想去读那些艰深晦涩的文言文,又怕被冯氏知道自己不想读书后伤心,所以都是每日去天然居指点一下便早早回家。等中午饭点过后,冯氏和婉儿回家时,钟浩早已在院中习字了。

钟浩既想跟氏说说自己的打算,但又怕辜负了她的殷殷期盼,也就抱着得过且过的心态拖着。

这段时间关坊长倒是来过钟浩家几次,看了钟浩写的字后,又是一番赞不绝口。几次闲谈下来,对钟浩的见识颇为惊奇。

关坊长也是读书人,年轻时还曾考中过一次州里的解试,只是去东京参加礼部主持的省试时,铩羽而归,以后便再没考中过解试。不过关坊长在余庆坊这个主要是普通百姓的坊区,算是最有文化的人了。

关坊长对钟浩附籍的事情倒是很上心。

钟浩曾经无意间说起过:他和冯氏母女不想回河北路了,想在青州城安家。在关坊长看来,钟浩以后必然会大出息,能够落户余庆坊,对余庆坊算是好事儿,是以对钟浩附籍的事情很是上心。

大宋是是一个开放的朝代,也是一个对人口流动限制最少的朝代,百姓在一地居住满一年,便有资格在当地附籍。不过,钟浩和徐氏母女才刚到青州一个来月,显然没有满足居住满一年的条件。还有一件事情是,钟浩没有任何证明身份的东西,家状户牒一样没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