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3章 学以致用方为大道,壮大自身才是根本

当秦子玉踏上第二段书山之路时,他的心中涌起一股莫名的期待。在漫长的跋涉中,他仿佛看到了一线光亮,那是知识的曙光,是他一直追寻的智慧之光。

如果说上一阶段的任务是储备知识,那么这一阶段就是提炼改造,并将所获知识转化为自己的东西。

儒家有言:“三人行,其必有我师;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这句话深深地烙印在秦子玉的心中,他明白,在人生的道路上,要善于向他人学习,无论是优点还是缺点,都可以成为自己成长的借鉴。

他感慨着,每个人都有值得学习的地方,只要用心去发现,就能不断提升自己。别人的优点,学了之后可以让自己找到正确的做事方法;别人的缺点,见识了之后可以让自己避免踩坑。

所谓的吃一堑,长一智,讲的就是这个道理。只有吃过了的亏,才能让人拥有刻骨铭心的记忆,才会竭尽全力的避免重蹈覆辙。

接着,秦子玉的脑海中浮现出诸葛武侯的教诲:“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

这句话如警钟一般在他耳边回荡。他深知,即使是微小的善举也能积累成大善,而哪怕是小小的恶念也可能引发大恶。他暗暗发誓,要时刻保持警觉,不论是在行为上还是在思想上,都要追求至善至美。

对于善行,哪怕是再小也必须要认真对待。对于恶行,哪怕是可以忽略不计也不能去做。防微杜渐,就是告诫所有的人,习惯成自然,一旦疏忽大意,就有可能积小恶成大恶,最终毁掉了自己。

秦子玉深知“读书使人明智”的道理,他渴望通过阅读获取知识,开启智慧之门。他希望能够用自己的智慧和判断力,对负能量的知识进行批判,剔除其中的糟粕,只留下精华,为自己所用。

他相信,只有这样,他才能在书山中找到真正的宝藏,不断丰富自己的内涵。

在这条充满艰辛的书山上,秦子玉坚定地向前走着。他怀揣着对知识的渴望,对正义的追求,一步一个脚印地向着那线光亮迈进。

他知道,前方的路还很长,但他有足够的勇气和决心去探索,去发现,去创造属于自己的智慧人生。

此刻的秦子玉,还是依附于既有的道德评价体系。也就是说大多数人认为的事情,那就拼了命的去做;大多数人排斥的事情,无论如何都不会碰触。

在这一阶段,他以道德君子的标准要求自己,同时借助自己的影响力引导世人追求世人所谓的大善。

在前行的过程中,秦子玉逐渐领悟到书山第二阶段所蕴含的磨砺真谛。如果说第一层是看山是山,那么这一层的读书境界或许可以被称为看山不是山。

具体来说,在第一阶段,秦子玉所吸收的正、负能量知识,其所有的标识都源自他人的认知,或者说是作者根据世人的认知进行归纳总结的成果。

这些知识就像一面镜子,反映出的是别人眼中的世界,而秦子玉则在这个过程中不断地接受、理解和内化。

然而,随着阅读的深入,秦子玉开始意识到,这些知识并非绝对的真理,它们只是一种参考,一种基于他人经验和观点的总结。每个人的生活经历、价值观和思维方式都各不相同,因此对于同一件事情的理解和看法也会存在差异。

这一阶段的磨砺,让秦子玉逐渐学会用自己的眼睛去观察世界,用自己的思维去分析问题。他不再盲目地接受他人的观点,而是开始思考、质疑、探索,试图从不同的角度去理解事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