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这样,上万亩的春苞米,在上万人的努力下,仅仅三日,就全部收割完成了。
唐家村村民家家户户的院子里,也堆满了,一堆堆的苞米棒子。
不过在大家高兴的同时,也有烦恼的,比如今年的苞米确实多,咋晾晒却成了问题。
还是沈知秋教大家在院子里搭架子,在把棒子码放在架子上,
用沈知秋的话说:“不下雨不下雪的,这样放着晾晒就行,如果下雨下雪在用油布或者塑料布盖一下。
等明年春天,晾干了在集体脱粒,反正他们有苞米脱粒机。”
听他这么说了,村民们就相当于吃了一颗定心丸,也不担心苞米受潮了。
但九族众人听到这句话,余光总有意无意的偷瞄沈呦呦,心里好不好在想:
“那脱粒机,还是去年他们家呦呦研究的呢。”
沈呦呦被扫描,却没有什么不自在的,主要是都习惯了,
那内心啊,强大无比!
不过之前她做的是手动的,倒是可以在改进一下,整成水利的,兴许用着更省力气!
至于最后总结出来的产量,让魏大人,贺县令,以及那几位农官,都心花怒放。
毕竟往年苞米的产量,在一亩地大概五六百斤左右,也就是大概五石,上等田大概能到六石到七石之间。
可沈知秋这套种植法,不但没有造成苞米的减产,还让仅仅只计算苞米的产量,就达到了产量翻倍的效果。
因为根据他们收割唐家村所有的苞米记录。
最普通的田地,苞米的产量,竟然在一千斤到一千二百斤左右。
上等田更是高达一千五百斤。
平均下来,竟然在一千二百斤左右,也就相当于亩产十石。
不是产量翻倍是什么?
而且,这还是仅仅计算了苞米的产量,还有套种的大豆呢。
正好,这几天天公作美,烈日高照,第一日收割的大豆,晾晒的也差不多了。
经过大家脱粒后称量,每亩地在苞米产量翻倍后,还能多收获二百斤到二百六十斤大豆。
要知道,县衙的记录,去年大豆产量收获的记录明明白白写着,
每亩地下等田平均收获大豆二百斤,中等田三百斤,上等田四百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