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家里休息了几日,张伟便去拜访了老几位。
这一次不是在小会议室中,而是在他们的家里。
这一次,只是晚辈对长辈的一次简单的拜访。
张伟聊了聊这三年不到的行程,以及一些见闻。
也说了之后的打算,休息一段时间之后,便会再出去。
老几位都表示很羡慕,不过每一个人都没有和张伟说关于那集体梦境的事情。
其实现在说与不说都已经没有太大的差别了。
这也是张伟和老几位见的最后一面。
三年的时间,对于有基建天赋加成的龙国人来说可不算短了。
水泥路,柏油路是越来越长,桥是越来越多。
房子也是越来越高。
整个龙国好像是改变,但又好像没有改变,但说到底,终究是有改变的。
改变最大的是一些农村。
这些年,虽然龙国藏了不少的科技成果。
但在农业这一块,一直是有什么成果就上什么成果。
像什么播种机,插秧机,喷灌系统等等,早些年就已经陆续由龙国统一采购,由各大队自己打申请。
科技种田这一块,在这个星球上,龙国也算是数一数二了。
机械化种田照理来说肯定会有劳动力过剩。
上面呢,也给出了好几套的解决方案。
扩大种植面积啦,增加种类数量啦,二次,三次在加工啦。
条件允许的,弄个养殖场。
地方够大的,整个果园。
什么罐头啊,鹅毛啊,蚕丝啊等等都可以整。
这样一来,其实也就没剩多少劳动力。
为什么?
这么些年来,从开放以来吧。
来自外界的捐助80%都投入到了教育行业。
年轻一代,要么刚出学校被分配到各个厂,要么还在学校读书呢。
剩下的劳动力,就搞基建呗。
修路,修桥,盖房子。
不过不全是在城市里面。
而是建设自己的农村老家。
就比如塘山,经过地震,百废待兴,经过这么些年的建设,塘山的农村和城市的界限就很模糊。
整个塘山现在分了好几个农业区,工业区,生活区。
种田搞农业的,坐专车去农业区。
搞工业,搞生产加工的去工业区。
下班了,再回生活区生活。
只要规划的好,规划的早,实现这样的场景,其实也就不算难了。
塘山就是一块试验田,这种模式被张伟称为城乡一体化的终极版。
当然,只是一个塘山也出现了很多问题。
土地管理,规划建设,市场监管等等都有出现过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