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方翰民的亲自指导下,技术中心三个课题组的试验都在按计划顺利推进,特别是试验一组和二组,因为工作开展得比较早,加上两位课题组长经验相对丰富,M1和M2的仿制试验已经取得了重要进展,攻克了多项技术难题,离最终的成功仅一步之遥。
工作之余,方翰民建议课题组长们,将试验过程中的创新之处写成论文,向国内着名的行业期刊投稿。因为职称晋升的需要,赵春明和唐剑也想在业内期刊上发表论文,他们愉快地接受了方翰民的建议,但在论文署名时,两人不仅坚持把方翰民的名字写在自己的论文上,而且还排在第一名。
在定稿之前,两人将各自的论文送到方翰民面前,请他审阅,看到自己的名字出现在两人的论文上,还排在第一名,方翰民毫不犹豫地把自己的名字划掉,“试验是你们做的,论文是你们写的,署上我的名字干什么?”
“方厂长,我们开展的科研项目是你提供的,试验过程中遇到的技术难题是你解决的,论文中阐述的创新方案是你提出的,你就是事实上的项目负责人,我们只是做具体工作的,在论文上署你的名字合情合理,如果没有你的署名,这文章我们不敢拿去发表。”赵春明和唐剑的态度十分诚恳。
别看方翰民表面上只有高中学历,但他几年前就凭二车间的技改项目,荣膺过省部级科技进步二等奖,在国内同行中已经具有相当的名气,虽然他早已不把论文着名这种事放在心上,但赵春明和唐剑的诚意,让他无法完全拒绝,“要我署名也可以,不过,必须把我的名字排在最后,否则,我拒绝署名。”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方翰民的态度如此坚决,让赵春明和唐剑非常为难,“方厂长,这样排名,我们受之有愧啊!”
“你们是课题组长,这是你们应得的荣誉,不要为排名的事纠结了,就按我说的办。”
根据方翰民的建议,赵春明和唐剑把各自的论文同时寄往国内行业顶级的《制药科技》杂志编辑部,因为两篇论文涉及的试验在国内具有开创性,受到编辑部的高度重视,经过讨论,编辑们一致同意在最近的一期杂志上发表。很快,赵春明和唐剑就得到《制药科技》杂志编辑部的稿件录用通知。
在半个月后收到的最新一期《制药科技》杂志上,果然同时刊登了赵春明和唐剑的论文,这是他俩以第一作者身份,头一次在国内顶级刊物发表论文,两人都很高兴,他们非常感谢方翰民给予的机会。
公开发表在行业顶级刊物上文章,国内同行都能看到,对于唐剑这篇题为“M1仿制试验中不对称结构的抑制及其消除方法”的论文,没有同行比方圆科技公司的郭鹏更感兴趣。
郭鹏第一时间在杂志上看到了这篇论文,如获至宝,当他一字一句地详细研读了文章的内容后,又感到失望,因为他想看到M1仿制试验过程的完整描述,以及几个关键技术难题的解决方案,而论文中只涉及了不对称结构,其他方面只字未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