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令是智罃的妹夫来着。
与此同时,取代周王室是楼令牵头向晋君周提出的建议,多担待是应该的事情。
目下,晋国高层还没有完全想好怎么来对待周王室,甚至对于怎么来跟楚国相处也没有定论。
当然了,晋国公室取代周王室已经成为晋国高层的共识,只是使用高压的武力取代,亦或是让周王室自己识相进行权力转交,一直以来没有商议出一个结果。
楼令负责提出战略的方向,见识到了晋君周与其他卿大夫在情绪上的纠结,只能是按耐下来观察一段时间。
毕竟,楼令哪怕已经在春秋时代生活了二十多年,有些时候还是搞不懂某个人为什么会因为某件事情而纠结。
那叫什么?三观一旦建立起来,思维方式也就差不多被固定下来。而人在构思什么,肯定是以自己的三观与认知来谋划。
简单归纳于生长环境带来的文化倾向就行了。
例如说,同样是华夏苗裔,在红旗下长大与在国外长大,真的是会成为两种完全不同类型的人。
如果是按照楼令的旧有观念,周王室又没有几个“师”,使用武力干翻是最简单直接的取代方式。
只是,楼令好歹在春秋时代生活了二十多年,怎么都该怎么事情不能干得那么粗糙。
“想在当前光凭武力镇压一切?只会落得跟秦国一样的下场。”楼令好歹还有秦国的例子可以借鉴。
秦国就是过度使用武力的一个例子。
所谓的过度使用武力,指的是什么人都杀,缺乏有效且成系统的挽回民望手段。
秦国的一统之路走得很漫长,起点不是商鞅给秦国带去大一统理论,其实首位提出大一统理论的人是孔夫子。
孔夫子不止一次呐喊过“一匡天下”的口号,只是他所想要的“一天下”是让周天子重新成为有实权的君主,希望各国的诸侯老老实实继续听从周天子的任何指示。
在周王室已经全面衰弱的阶段,格局逐渐变成谁的拳头硬就说话比较管用,压根没有多少人愿意继续搭理周天子了。
秦国是不是听到孔夫子的呐喊,才有一统天下的野心呢?其实并不是的。应该说秦人就没有喜欢过孔门之儒,乃至于可以说从始至终都深深排斥。
到战国中后期,世人受过了没完没了的征战,有太多的人秉发由强国横扫列国,使得天下重新归一的想法。
当时的列国都有扫灭诸侯的野心,只是秦国占了太大的地利,发挥出地利上的优势,渐渐让“一天下”成了历代秦王最大的追求。
所以,秦王政是继承了历代先王的理想,不是由他才让秦国有那种理想。
不管秦王政从先辈手里继承了多大的优势,反正他就是确确实实办到了扫灭诸侯的成就。
继承财产之多的人比比皆是,是不是也要有足够的能耐,才能在原有的辉煌上,取得更大的辉煌成就呢?
这不是老楼家在楼令有计划的针对下,成功获取了秦国的地理位置吗?
现实让楼令无法在自己活着的时候做到更多,为子孙后代打下更牢固的基础,成为他需要去做的事情了。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郤至在“太原”待的时间不久,只是待了两天就辞别离开。
其余的客人陆陆续续也告辞离去。
再不走?等开始下雪之后,他们就只能在“太原”窝冬了。
“说吧,什么情况。”楼令等真正闲下来,才将楼小白召唤来了解义渠的事情。
同一时间在场的人还有楼司与楼武、楼朔、楼书、楼乞。
类似的场面,很难得才出现,也就是楼令召唤一众成年的子嗣谈话。
要说楼氏最大的弱点是什么,一定是楼令长辈或同辈的血缘关系者数量不多。
在这个打虎亲兄弟的时代,也是任人唯亲的时代,缺乏了足够数量的族人,无论做什么事情都会非常不方便。
楼令倒是想要唯才是举,问题是有能力的人,他们的第一选择会是为自己的家族效力。
正是那种状况,逼得楼令在艰难环境下搞教育。
换句话来说,要是人才容易聘请的话,未必会让楼令多么重视家族内部的教育。
“义渠与我们之前所碰到的势力有极大的不同,他们一旦认为实力差距太大,不存在任何羞耻心或冲动,第一个想法就是逃跑。按照父亲所说,大概就是抱着‘留得青山在不愁没柴烧’的理念。”楼小白说得极其认真。
这种现象在楼小白负责针对义渠之前,楼氏已经大体判断出义渠人的性格了。
“这一次,我率军最为深入不过七十里,碰到的部落不超过十个。”楼小白停下来,比较怀疑地说道:“他们的联系应该十分频繁,互相之间也会及时示警。”
林胡或楼烦就不那样,每一个部落难得才会联系一次,互相碰到了都可能展开火拼,发生什么状况也不会互相通报。
“那一边的树林分布非常密集。他们与之其他族裔的最大不同点,没有任何固定的据点。”楼令说道。
这里存在矛盾的地方。
义渠人有一名共主,结果却是没有固定的据点,共主怎么来维持对各个部落的号令呢?
楼令进行猜测,义渠各个部落有比较规律的活动轨迹,并且每一个部落大概是固定沿着那些轨迹生活。
楼氏当然有细作去了义渠人的地盘,非常要命的事情是折损率比较大。
从这一点来判断,显示出义渠的又一个不同特点,他们因为维持着互相的联系,彼此的紧密度很高。
如果林胡也如义渠那般,以楼氏当时的实力,楼令承认不可能轻易将林胡消灭且吞并。
“父亲。”楼小白转为严肃的表情,说道:“若是义渠人龟缩到山林里面,恐怕……,很难奈何得了他们。”
楼令没有给予回应。
怎么来解决义渠这个麻烦已经交到楼小白手上,事态不是过于恶化,不会让楼令插手了。
楼小白当然知道这一回事。
所以啊,楼小白先将困难讲出来,免得短时间没有取得成效,轮到必须给出解释的时候,讲出来变成在给失败找理由。
楼小白的一众兄弟安静看着,只能说很羡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