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自己学生要做的东西他自然也有兴趣,而且这篇文章说不得还有自己一半功劳呢!他自然要好好欣赏欣赏。
“那学生便不再打扰了”请教完,他便回了集院书坊。
集院书坊可能是整个京师最大的书坊,占地面积甚至比司马广的府邸还要大上一倍。
在京师这寸土寸金的地方,难能可贵。
不过其中大部分地方都储存着纸张,而且都是从南方运过来的上好的贡纸。
虽不如陛下使用的极品贡纸,但也绝对比市面上散卖的要好上不知道多少。
这些贡纸不说原料,单说这颜色就让人看着舒服,色泽纯正,质地均匀,润墨性好,耐久性强。
至于陛下用的贡纸就更好了,还分为暖玉色,象牙色,珍珠色,要求也要更上一层楼。
书坊里纸香、墨香扑鼻。
这里用的都是活字,而且绝大多数都是木活字,少部分用的是铜活字。图源网络侵删 (根据使用频次不同选择用铜活字还是木活字)
而活字用的墨又都是特别调制的松墨,味道带一些特殊的松香,应该是加入了特制的松膏的缘故。
味道很好闻,至于后世的墨带着一股臭味,这就是工业和手工业制墨的区别所在。
“老何,纸墨可都准备好了?”钱成陪着王清晨在印坊中巡视,对着印坊管事直接问道。
“回上官的话,早就安排妥当,只要秘书丞大人的文书一到,立马就能印制,而且用的都是两年藏的老纸,效果肯定没得说”
负责印坊的是一个五十出头的老吏,态度十分恭敬,手指上沁着常年沾染活字的墨色。
“是按照我说的排布的吗?”王清晨三天前就将自己的排版图发到了书坊。
“大人交代下来以后,缺少的活字昨天便已经重新雕刻完毕,大人果然天纵之才,按照大人的排布不仅美观雅致,而且看着也十分舒服”那老吏说的都是实话,他做印坊这么多年,效果打眼一看便大差不差。
“大朔新闻那四个字你可按照图样重新雕刻了?”这还是王清晨特意找梁朝手写的,以后自然大有用处。
“已经按照大人的吩咐,放大了数倍,还请大人过目”老吏也是有眼色,虽然不知道这有什么用处,但是还是尽心办差。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这一天能印多少?”王清晨左右看看,确实没挑出什么毛病,至于产量问题也是他比较关心的。
“因为大人要求的尺幅比较大,所以一天一千副应该没什么问题?”这已经是老何的极限了。
“这么多?”这要比他想象的多一些,但还不够。
据户部《黎民志》载,景佑初年,京师有民七十余万,如今只会更多。
而京师中世家大族行商富贾众多,按照他的计算,即便其中识字者百不存一,也至少需要七千份。
即便只卖其中的三分之一,也要两千余份。
“这……”老何也是没有办法,日产一千也是他加上所有空闲人手做的估计。
毕竟印坊还有其他任务,如果全部人手都调用过来,今年的其他工作怎么办?
王清晨也知道印坊的难处,也没有强人所难,如此一来,也就不能一日一报了。
不过做周报倒也可以接受,这样不仅能够攒一波销量,还能增加一些素材。
只是新闻的时效性却是没办法保证了。
这也是没有办法的事情,如果他是秘书监,直接独立一个新闻部都行。
可惜他不是,如今只能借用印坊的印力,也是迫于无奈。
或许以后能够独立出来也不一定。
“有没有样版,我看一下?”王清晨本想现在就开印但是还是要看下效果再说。
“现在还没有,不过随时都可以开始印制”
老何一脸担忧好像做错事一般,他可不想将事情搞砸。
毕竟秘书丞亲自下来监督,可见其重视,自己将事情做好,说不定能得到上官赏识。
“那就先印一版我看看再说”王清晨并没有很着急,但是毕竟是他心血,他很难不在意。
“开工”印坊里的印工以五位手艺最为高超的大匠为主,每个人手下都带着几十位或小工或学徒的队伍。
主持印制的是其中年龄最大的印刷大匠,须发皆白,一身棕色吏服。
如今染得只剩墨色,锃亮锃亮的,刮一下说不定都能下来一层墨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