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来当年西北一战,虽说是赵斌领人打出的一场大胜,但最后临安朝内却将这桩功劳记在张浚的头上,甚至后来赵构从秦桧口中得知真相后,这位官家也没舍得将此事公之于众。
毕竟西北大捷,乃是靖康之后,大宋军民取得的难得的一场大胜,他赵构要是装个糊涂,那此功记在张浚身上的同时,自然就要记在他的身上,可要是说破此事,那他赵构能不能制衡赵斌暂且不说,这泼天的功劳可就与他赵构无缘了。
这对于渴望大功,急于稳定民心的赵构来说,自然是难以接受。
因此赵构对于西北、对于赵斌,只有在朝堂上提及治理西北时,才会专门费心挑选几位亲信派往西北,至于其他时间对于西北三路那是绝口不提。
但赵构却从未对沙丙等人解释过,自己如此做的原因,而那些被派去西北的亲信,自然都落在暗卫手中,是生是死就要看其忠奸才能了。至于说这每年回复朝廷的奏折,则都是由张睿、路金、苗德林等人代笔,选部分西北之事报回临安。
如此一来,落在沙丙这些朝臣的眼中,可不就是西北吏治清明,归附王化,百姓们安心耕种。
尤其在沙丙这位刑部尚书眼中,每年西北三路报来的凶杀案件都是最少的,他更觉得西北一地海晏河清,哪里能想到西北如今已是国中之国,百姓更是只知有八贤王,不知有赵官家。
故此现在沙丙的心中,赵斌还只是个空有名头,手中无兵无将,无钱无粮的闲散王爷,每年靠着临安俸禄过活之人。
两者对比之下,赵斌手中无兵无权,岳飞手中拥兵三十万,战将上百员,这谋反的罪过,沙丙心中自然是该定在岳飞身上。
甚至沙丙还在心中隐隐猜测,岳飞是不是真的包藏反心,所以效仿霍光立刘贺、董卓立刘协、杨坚拥宇文阐之举,立一位太祖之后八贤王出来,为自己日后谋反有所依托。